驰名古今中外的武当拳 (亦称内家拳)的祖师是张三丰。然而据记载,武当山在历史上确有两个名叫张三丰的道士。那么,到底是那个张三丰始创武当拳呢?许多史事轶文,记载不一,略摘要者,臚列如下,以利比较。
据《中国人名大辞典》记:宋徽宗时 (1101——1125年)武当丹士张三丰,亦名张三峰,“徽宗召之,道梗不前。夜梦神授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在明清之际,学者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记:“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以搏人,人亦得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张三丰。”又记:“三丰之术,百余年后,传于陕西,而王宗为最著。”王宗为宋朝时人。此说,认为北宋时武当丹士张三丰为内家拳祖师。
到明朝初期,武当山又有个道士叫张三丰,离北宋时那个张三丰已有三百多年。据《明史》和有关史料记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生于元定宗二年 (1247年)四月初九日,又名均实、全一,道号玄玄子,因不修边幅,又号张邋遢。据称,读书过目成诵,精通三教经书,善医会画,龟形鹤背,大耳园目,须髯如戟,寒暑只一纳一蓑,事能前知。初寓宝鸡金台观修炼,后入蜀转楚,明初入武当,在各阶层中享有很高威望,著有《张三丰先生全集》收入《道藏辑要》。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遣使求之,不得,明永乐初,成祖亦遣使屡访,皆不遇。成祖在《赐张三丰书》中说:“皇帝敬奉书真仙张三丰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常遣使致香奉书,遍诣名山虔请。真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体合自然,神妙莫测。朕才质疏庸,德行菲薄,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谨致香奉书虔请,拱候云车风驾惠然贲临,以副朕拳拳仰慕之怀。敬奉书。”(见《太和山志》卷五)张三丰为抬高自己的身价,避而不见,并在南岩留识诗一首,诗的最后几句是:“三丰隐者谁能寻,九室云崖深更深;玄猿伴我消尘虑,白鹤依人引道心;笑披皇冠趋富贵,并无一个是知音。”(详见《张三丰全集》)而后到全国游历名山大川,大造复修武当山的舆论,说:“此山异日必大兴”。明成祖朱棣不仅没见怪,反而更加崇敬张三丰,于永乐十五年(1417年),为他勅建宫殿庙宇二百九十间,赐额“遇真宫”。现存张三丰铜铸鎏金坐像,神态潇洒自若,头戴斗笠,脚穿草鞋,栩栩如生,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明代艺术品。明成祖尊为“真仙”;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封为“通微显化真人”;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6年)特封“韬光尚老真仙”;世宗嘉靖二十四年(1564年),又封为“清虚元妙真君”。据清康熙年间版本《张三丰先生全集·拳技》记载:“拳勇之技,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丰为内家。”又据《道统源流》记:张三丰“好道善剑”,武当道教又称“三丰派”,亦称“邋遢派”。还有不少记述,都认为明初时的张三丰为内家拳技祖师。
综上引证所述,我们认为:北宋时的武当丹士张三丰首创内家拳技之说,比较可靠;而明朝初的张三丰创内家拳技者,很可能是利用张三丰的崇高威望予以附会,或者是他发展了内家拳技,但依据太少,有待进一步探讨。张三丰如何创造内家拳技,史记少见,传说纷云,一般有二说:《王征南墓志铭》记: “张三丰”夜梦元帝(即真武帝君)授之拳法。”这虽是对内家拳的神化,不可确信,但它从梦中得到启迪,正如很多世界著名创造家从梦中得到创造灵感一样,是符合情理的,据南岳国师文进之编著的《太极拳剑推手各势详解》一书称:“一日,有鹊急鸣院中,张氏(即张三丰)闻之,由窗中窥见树上有鹊,其目下视,地上蟠有长蛇,其目仰视,二物相斗,历久不止,每当鹊上下飞击长蛇时,蛇乃蜿蜒轻身摇首闪闭,未被击中,张氏由此悟通太极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之理,因仿太极变化而命名(太极十三势)。此太极拳定名之由来也。”此说故然有其传奇性,但却体现了内家拳技“行如蛇,动如羽”的特点,使人信服。
客观地研究历史,内家拳技溯源于武当道教,并有益于人类的防身保健,是不可置疑的。它的诞生与发展,是武当山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据《太和山志》和《均州志》记载,自周朝以来,就有养生炼丹家和道士在武当山修炼,他们注意静心养性,弃世绝俗,长居深山岩洞,运输不变,补给困难,加上气候多变,环境潮湿,经常受猛兽和疾病威协。道士张三丰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根据道教道术中的导引法,参照华佗的 “五禽戏”,综合古代各方拳技特点,创造出更能适合于防身保健的内家拳技,这是很自然的。同时应当看到,内家拳技(包括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大成拳,武当剑等等)的定名、路数、目的,都是从道经中的内容衍绎引伸而来,无不吻合老子《道德经》中关于“无为而无不为”,“刚则折,柔恒存”,“柔弱胜刚强”,“长生久视”之理。习练此类拳技者,只要持之以恒,掌握练“意”和“气”的原理,从犹若江河滔滔不绝的动作中,定会心领神会地体现“尚意不尚力”、“牵动四两拨千斤”、“防身保健”、“延年益寿”、“耳目聪明、齿牙完坚”、“祛病御疾”之功能。这种功能,不仅被历史反复所证实,亦为中外近人所承认。所以说,张三丰所创内家拳技,有益于人类,是祖国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遣产。但是,由于道教本身的保守性和历史的局限性,造成内家拳技濒临失传地步,这确为我们提出一项急待挖掘、整理、发展内家拳技的新课题。近年来,虽然发掘、整理了一些,初见成效,但我们认为仍然很不够,只是拉开了内家拳技发掘、整理的序幕。所以,我们殷切期望专家、有志之士,能为继续开掘这一课题作出更大贡献,以使张三丰创造的内家拳技臻于完美,真正有益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