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 > 悼念|黄明同志逝世
悼念|黄明同志逝世

原东江纵队老战士、离休干部、中国道教协会原副秘书长黄明同志(享受副局级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6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黄明同志生于1930年9月,原名卢明,广东南海人,1942年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先后担任广东东莞抗日模范队三大队交通总站交通员,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传令员、副站长、站长等职务;解放战争期间,受组织委派在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广州南方大学革命学校统计训练班、广州市工农速成中学、第一航空预科总队等地学习,在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组织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等单位工作;1980年转业安置到中国道教协会工作,历任办公室主任、副秘书长等职务;1990年12月离休。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黄明同志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秉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政治品行,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的事业;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中国道教协会工作期间,黄明同志认真执行党的宗教政策,积极推动道教宫观恢复开放、与海外道教界联系等工作,确保道教工作有序开展;离休后,仍发挥余热,不辞辛苦,身体力行宣讲党的光荣传统和道教工作史,推动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彰显了一名老战士、老同志的初心使命和高尚情怀。

专访:东江纵队老战士黄明

(本文据2021年4月对黄明同志的采访内容整理而成)

 

 

2021年4月下旬,已年逾90的黄明同志接受了中国道教协会工作人员的专访。采访时,老人特意换上了上世纪50年代授勋时候的军服,60多年的时间流逝,他的身板仍然挺拔,军装依旧合身。回忆往昔,念及战友,老人虽平静克制但也偶有激动。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东江纵队、东纵港九独立大队、新华社香港分社……这些他曾经战斗工作过的队伍,有的已然成为被影视作品一再演绎的红色传奇,有的却陌生而少为人知。通过他的讲述,一段属于时代也属于个人、既荣光又鲜活的红色岁月铺陈展开。

加入抗日游击队

黄明出生贫困,从小被卖到东莞东坑初坑村一户姓黄的贫苦农户做养子,很小年纪就开始放牛干农活。1942年3月,他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

被问及这段经历,老人回忆,抗日模范壮丁队被当地人称作“老模”,当时经常深入到各个村子里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教唱抗战歌曲。在黄明的印象中,“老模”特点之一是“三多”:知识分子多、华侨多、妇女多,其中还有不少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小战士。在接触中,黄明不但学到了很多革命的道理,也非常羡慕他们能参加革命,逐渐产生了也要参加“老模”打日本鬼子的想法。打定主意后,他和母亲商量,却遭到坚决反对,被关在家里好几天不让出门。过了一段时间,母亲终于同意他照常出门干农活和放牛。有一天,他把牛托付给同村放牛的小伙伴黑仔,就与约好的女“老模”一起上了大岭山,参加了模范壮丁队。

这时模范壮丁队已先后和其他抗日武装整编扩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为其中的三大队和五大队,人数约有几百人。到1943年12月,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

黄明在三大队交通总站担任交通员。当时环境十分艰苦,战士们吃不饱,有时甚至没有饭吃。为躲避敌人,他们白天很少出去,一般在晚上活动。经常打仗,多数也是在晚上。日伪军对大岭山抗日根据地进行万人大扫荡时,游击队被冲散,黄明和两位同志躲进一个山洞。日本人用机枪朝洞口扫射,他们侥幸逃脱,又得到村民提供的食物。在洞里坚持了五天五夜最终脱险,找到了自己的部队。

1944年5月,日军突袭梅塘乡龙见田村的东江纵队领导机关和第三大队,梅塘战斗打响。黄明还记得那天早上正在出操,三大队大队长邬强发现他们已被日本人包围,马上命令抢占马山制高点并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战斗激烈时,邬强让黄明去给五大队送信。山上林木茂密、荆棘丛生,又是在日伪军的严密控制之下,几乎无路可走。黄明克服了一切困难,有时简直可以说是连滚带爬,终于及时把信带到五大队大队长彭沃手中。随后游击队重新进行兵力部署,把日军包围,从而扭转了整个战局,日军只能从河道逃出包围圈,指挥官也因这次战败而剖腹自杀。

梅塘战斗后,东江纵队先后又扩编6个支队,总辖9个支队。黄明成为第一支队的通讯员、传令员和一支队政治委员陈达明同志的警卫员,因工作出色被支队政治处评为模范工作者。

 

位于广东罗浮山的东江纵队纪念馆

 

港九独立大队的交通员

1944年底,黄明调至港九独立大队沙头角中队交通分站担任交通员。港九独立大队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分支,1940年建立,日寇占据香港后的第二年即1942年正式成立。当时黄明所在的这个交通分站有5个10多岁的小孩,在站长罗许月(月姐)的领导下,负责与武工队、政训室、民运队和西贡、赤柱、大埔三个分站及大队部的联络工作。对于这段经历,黄明记忆犹新。

当时日军使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机动性强,在乡村山区都设有哨所,还在海上派出巡逻艇,严酷分割封锁整个港九地区。为冲破封锁,交通员们肩负的任务非常危险艰苦。用黄明的话说,“靠我们两只赤脚,战胜日军的机械化、摩托化封锁,引导各级领导和部队冲过封锁线”。他们随时穿插于敌人的封锁线上,完成传递情报、物资、药品、文件等各项任务。有一次,他带着急件情报要在白天通过沙头角各哨所送到盐田,被一队日军发现。当时正好有一群放牛仔在山边放牛,他迅速将急件插在竹帽上靠近一头牛,提着绳子假装放牛。放牛仔也主动掩护,在日本兵靠近时围上去说这都是放牛的。黄明还记得,把这份急件按时交到黄冠芳大队长手上时,他说:“差一点我就被鬼子抓走再也送不到了。”黄队长笑着回答:“你这个机灵鬼,哪有抓得到你的人。”当天晚上,他带着刘黑仔的队伍走了另一条道路,顺利通过日军哨所。过了不久,就听说黄冠芳、刘黑仔在城区抓住汉奸就地处决,又炸了启德机场。不久又听说城区方兰中队炸了九龙铁路四号桥,人们纷纷传说刘黑仔的队伍要攻打日军城区的司令部,吓得日伪军心惊胆跳,把进攻根据地的兵力都撤回到城区,游击队来了一个反包围,取得了反扫荡的大胜利。在黄明的记忆里,有很多传奇故事的刘黑仔就是一个普通人,“就和我们差不多”,“但他很会化装,可以打扮成不同的人,让人认不出来也抓不住”。

在港九独立大队一段时间后,黄明离开港九地区,调回东江纵队司令部交通总站工作。

新华社香港分社岁月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随后东江纵队在香港设立了办事处,主任是袁庚和黄作梅。1947年5月,新华社香港分社正式在办事处成立,乔冠华任社长,肖贤法任副社长负责日常工作,黄作梅调任新华社伦敦分社社长。

黄明在新华社香港分社的工作,主是要负责给在港的报社和新华社送电讯,同时还要负责为当时中共中央香港分局书记方方同志送信,包括给林平、章汉夫、连贯、乔冠华、夏衍、郭沫若、何香凝等人的信件。黄明还记得,有一次他到连贯家送信,遇到港英政府正派人搜查。当时连贯不在家,黄明说他是学生,恰好放学回家路过,给连贯家送报纸。趁搜查人员不注意时,他迅速将信件交给连贯的家人。搜查人员在黄明的包中搜查不出什么东西,只能放他离开。他马上把连贯家遭到搜查的情况告知乔冠华、林平等同志。1947年,黄明被评为新华社香港分社的模范工作者。

全国解放前夕,党中央邀请各民主党派代表北上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当时滞留在港的著名民主人士和文化界名流数以百计。在方方与杨奇(香港《华商报》主编)的领导下,黄明参与了这项工作,联络护送在港民主人士,按照部署将他们安全送抵指定地点,其中包括何香凝、李济深、郭沫若、卢云、茅盾还有夏衍。

1951年,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黄作梅派黄明陪同方方同志的爱人苏惠大姐到广州华南分局。随后黄明被分配到华南分局组织部组织科工作,不久保送广州市工农速成中学学习,后来进入航校和空军部队,直到1980年转业到中国道教协会。

在和黄老交谈的过程中,黄作梅是老人经常提及的一个名字。后来经了解才得知,黄作梅不但曾是黄明的上级领导,也是他夫人的哥哥。1955年4月,黄作梅作为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奉派参加万隆会议,所乘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遭国民党特工使用定时炸弹袭击,不幸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