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道门生活 > 北京吕祖宫抄经同修班札记
北京吕祖宫抄经同修班札记

  北京吕祖宫位于繁华的复兴门金融街,是北京市道教协会的直属宫观。这里不仅是一座道教活动场所,更是展示与传播北京道教文化的窗口之一。正如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市道教协会会长黄信阳道长所说:对老子之道,须首先学习,而后信仰,再者继承,其后发扬。

利用好吕祖宫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有利条件,为广大有兴趣的民众提供学习传统文化的场所和机会,同时满足信众正确了解和学习道教文化的诉求,这是北京吕祖宫多年来一贯的坚持。自2012年9月开始,吕祖宫面向社会民众举办了同修形式的学习班,名为抄经同修班。其课程设置不只限于抄经,还包括太极拳、洞箫、古琴等传统文化课程。而今同修班开办已一年,在很多方面有所收获。

一年来,同修班已从开始时的五六位学员,发展到目前相对固定的三四十位学员。学员们从对书法的爱好,扩展到对篆刻、国画和收藏的了解;从对吕祖宫或某位道长的认识,逐渐深化到对整个道教文化、历史与经典都有所关注和涉猎。而这所有点和面的扩展与深入都会带领他们进入对更广阔的中华文化体系的观照与想象。
由于场地的限制,同时为了提高学员们对中国传统书画印的认识,同修班从原来每周三晚上7:00—9:00举行书法知识的理论与实操,变为邀请书画界专业人士每周六晚上举办专业性讲座。讲座内容包括书法理论、书法史、篆刻赏析、篆刻史、中国山水画、油画、笔墨纸砚的制作以及书画装裱及收藏等。另外,还利用节假日组织大家到美术馆参观,以提高大家对高端艺术品的理解与欣赏的水平。为及时将同修班的课程通知给学员,还在网上建立了北京吕祖宫抄经班微博群、QQ群、微信群,将每周的安排公示给学员,并由老师在网上批改学员们的作品。
翰墨因缘旧,烟云供养宜。中国独有的书画印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人精神世界的体现。其深邃者最后无外乎归于阴阳二字。魏晋时期的王羲之、王献之、张雨,元代的黄公望、倪瓒等均与道家、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解不开的情缘。艺术是艺术家的信仰,是一种自修;而修道既是修己度人的过程,亦是舍小我求大道的过程。北京吕祖宫抄经同修班既然以抄经名之,可知书法应是其中最重要的修习内容。同修班的书法课程设置,从汉代的篆书袁安碑和隶书曹全碑入手。学员们先对汉代的文字结构有了初步认识,其后乃知汉代文字的方正与古朴。临习过后才觉古人之气韵实在难得,而这既需要道教徒的散淡不羁,更需要道教提倡的宽厚柔美。
同修班在教授书法及抄写道家、道教经典的同时,还经常讲习其中道家道教的思想内涵。每每有新学员加入,都会向其强调进入宗教场所的禁忌及在道观中言谈举止的注意事项。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员们不仅提高了书法、绘画水平,更对传统艺术有了更高的鉴赏能力。有学员认识到,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以本民族文字为载体,以点线为表现形式的特有的艺术门类。书法不是抄写而是抒写,是作者在特定的创作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的外化,体现了中国人思想体系中的阴阳观。有学员感叹,经过对中国山水画传世精品的学习、鉴赏,能体悟到一种“诗为无形的画、画乃有形的诗”的意境,而这既暗合了中国的堪舆学原理,也符合中国历代画论中的论述。也有学员对中国当代文人篆刻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同修班老师的带领下,体会到今天的篆刻风格,秉承春秋战国以降的铜印、封泥、瓦当、汉印、烙马印、古玺、元押和明清流派印等多种传统篆刻表现形式,进而融为一炉的沿革流变历程。
北京吕祖宫抄经同修班刚刚举办一年。一年的时间不算长,还不足以使学员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道家、道教思想的深厚与宽博,但已经使学员们萌生了一种对于宗教的敬畏之心。这是一种收敛与尊敬的开始。韩愈有言:“陛下敬畏天命,克己修身。”通过在道教庙宇中学习书法等传统文化,学员们对天地、对神明渐生敬畏之心,而这在目前浮躁的社会风气下实属难得。
一座宫观不足以承载中国文化的浩瀚,但北京吕祖宫在金融街上已成为一个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北京道教文化的窗口。同时,它也是一所传播道家、道教文化的学校,对十方信众宣讲着道家、道教思想的深邃与传统艺术的玄妙。在水墨的世界里,北京吕祖宫抄经同修班的学员们开始了解阴阳的变化,通过艺术的手段与古人的思想进行交流,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寻找自我精神的清虚之境。
 

 
(文/杨旭,作者单位为北京市道教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