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道教文物 > 敦煌遗书中珍贵的唐人写本《三洞珠囊》
敦煌遗书中珍贵的唐人写本《三洞珠囊》

唐代道士王悬河所撰道教类书《三洞珠囊》,内容涉及古代神仙故事、老子化胡、内外丹等等。此书抄撮道经达二百多种,所辑道经今颇多亡佚,仰此书得窥其一斑。此书《宋史》卷205《艺文志》作“王悬河《三洞珠囊》三十卷”;《通志》卷67《艺文略》作“《三洞珠囊》三十卷”,不著撰人。《正统道藏》中收有此书,题“大唐陆海羽客王悬河修”,共分10卷30品,其内容完整,30品当即《宋史》和《通志》所云30卷。《三洞珠囊》全书,可见《道藏》(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25册以及《中华道藏》(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28册。
《三洞珠囊》今所存最早版本即明代《正统道藏》本,但是最近笔者在整理敦煌遗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件此书的唐人写本残片,这个残片无疑是《三洞珠囊》早期修撰时期的写本之一,既说明此书确为唐人所作,所存内容又可与《道藏》本比勘,其价值弥足珍贵。
此残片即《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西域文献》第33册中的P.4690P(11-1)+(11-3)。此号文书为多件残片,大都残缺已极。(11-1)首尾和上部均缺,存五残行;(11-3)首尾上下均缺,存两残行。《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西域文献》皆名《残片》。两残片可以缀合,缀合后,(11-1)在右,(11-3)在左。此件抄写整齐,楷法秀美,当为唐代前期或中期的写本。此件所存的内容在《道藏》本《三洞珠囊》之卷8《相好品》中,两者文字基本相同。王卡先生《敦煌道教文献研究:综述·目录·索引》一书未论及此件。兹参照《道藏》本将此件释录如下:
 
(前缺)
(上缺)寿征;腹有白痣,颐有玉丸;项有三约,鹤素
(上缺)手把十文;指有玉甲,身有绿毛;背
(上缺)胸有偃骨;心有九孔,外有锦文;脐深一寸,腹
(上缺)绵;脚方如矩,双蹑法轮;足蹈二五,指有干
(上缺)血,外示老容;身长丈二,遍体鲜香;行
(上缺)十二相(下缺)
(上缺)虎,头上朱雀(下缺)
(后缺)

 

文/石冬梅,作者单位为河北大学历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