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资讯 > 关注|凝心聚力 不负使命——参加全国两会的道长们积极建言献策
关注|凝心聚力 不负使命——参加全国两会的道长们积极建言献策

 

3月,中国进入了“两会时间”。3月3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今年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因此,今年的全国两会备受关注。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光富、张凤林、黄信阳、黄至安、唐诚青、赖保荣、胡诚林、董沛文、谢荣增、张诚达、吉宏忠等11位道长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张金涛道长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与所有代表委员们一起,参政议政,建言献策。那么,这些道长们为今年的全国两会准备了哪些提案,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哪些智慧、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呢?

李光富委员:推动构建道医学科体系,刻不容缓

 

李光富委员认为,道教医学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挖掘。自古以来,就有十道九医之说,说明道人基本都掌握一些医术。由于历史原因,目前道医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中国道协及我本人也曾多方深入调研,与业界内外相关权威专家学者做过多次的交流沟通,深刻地体会到道医学的拯救刻不容缓,很多掌握绝技的道士和道士传人,都年事已高。道医始终以“师带徒”形式单线(或数线)传承,这种形式传承门槛高,辐射面窄,传播时效性低,“断线”失传风险大,致使道医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在道医学面临内外压力和失传风险的情况下,扶持其参照现代科研和教育模式发展是唯一的出路。因此,成立道医研究院,推动构建道医学科体系,刻不容缓。

此外,李光富委员还准备了《将十淅高速公路纳入国家高速路网》和《争取国家尽快审批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后续发展帮扶规划〉》两份提案。

张凤林委员:将“洞天福地”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洞天福地”是中国特有的神圣空间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经过历代高道和学者的整理,“洞天福地”逐渐成为一个系统的概念,对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的仪式、文学、绘画、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道教仙山的排序中,天下共有大洞天10处,小洞天36处,福地72处。这些洞天福地大多是风景优美、文化积淀深厚的道教名山。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不同,洞天福地跨越了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边界,是一种特殊类型遗产——“文化景观”。

为保护并开发利用好洞天福地,发挥好整体优势,张凤林委员建议,国家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将“洞天福地”作为一个品牌项目,集体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将洞天福地所在区域的发展带上可持续发展的新台阶,向国际社会讲好“洞天福地”的中国故事,为解决日益恶化的世界环境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还子孙以绿水青山,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多贡献。

黄信阳委员:把徐霞客《游天台山日记》编进中小学语文教材

 

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游记》是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旅游文化作品,《游天台山日记》则是其开篇之作,也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中国旅游日”就以《游天台山日记》记载的第一个日子5月19日而确定的,因此《游天台山日记》进中小学语文教材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黄信阳委员认为,将《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作《游天台山日记》收进中小学语文教材,能让一代代学生进一步了解、感悟徐霞客文化(即“徐学”文化)。诵读国学经典,感受文化精髓,这也符合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布局之一。徐霞客一生大多在旅行考察中度过,所走的名山大川都是生态绿色之路,其人生之路也是生态绿色之路,而天台山是徐霞客旅游考察的第一站。《游天台山日记》进中小学教材,能启迪学生朝着生态之路前行。

目前,中小学语文教材还没有选用《徐霞客游记》中的文章,这是一大遗憾。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游天台山日记》是完全符合这些要求的。

黄至安委员:让宗教活动场所回归文化功能

 

宗教作为一种传承上千年的文化现象,有着不可或缺的文化属性和文化功能,这其中最主要的载体是教职人员和活动场所。走进宗教活动场所的人,都是在寻找心灵的归所、精神的寄托、闲暇的休憩,或者是欣赏旅途中的风景。这其中与教职人员进行交流的是极少数,与场所作无声交流的是大多数。宗教活动场所已然成为了宗教这一文化现象的文化名片,在向每一位信徒、香客、游人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文化的符号和信息。拥有并输送接地气、有生气、养清气的正能量,主动地走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就成为了宗教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黄至安委员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研究与指导,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宗教活动场所建筑质量、文化元素的品位和质量、教职人员文化素养,让宗教活动场所脱离烟火气,回归方外之地的本质,回归其文化功能。

唐诚青委员:加强宫观寺庙文物保护,打通救援通道

 

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部分宫观寺庙类文物保护单位开辟为宗教活动场所,在文物保护部门、宗教部门、教职人员的合力保护下,此类文物保护较为得当,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文物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因此,唐诚青委员建议:一、有关部门落实文物安全经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配置宫观寺庙文物安全培训员、巡逻员;二、打通救援通道,宫观寺庙类文物多在名山大川中,交通不便,如青城山天师洞等十多个宫观,通车道路无法直达,建议精修道路,确保消防、救援车辆通行;三、完善消防设施,强化消防演练。一方面构建蓄水池等设施,确保水源充足、设备运转正常;四、加强日常演练、设备检查,提升教职人员面对灾情险情的应对能力。

张金涛代表:在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进程中,进一步大力发挥道教的积极作用

 

在新时代,最大限度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可以在两方面发力:

一是积极做好辅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挖掘提炼道教文化核心元素,古为今用,创新发展,将道教中的积极元素和精华有机融汇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通过组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以及开展国际道文化交流等活动,实现道文化的活态传承,努力让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上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路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扎实做到有所为。

二是大力做好辅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工作。加强道教自身建设,引导信教群众正信正行。道教自身的内功济炼做好了,才能提升在广大信教群众中的影响力、号召力,进而引导他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应局限于国内,而应放眼于世界。通过以对外交往、文化交流的方式,增强海内外华人华侨的凝聚力,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同时,密切海峡两岸道教界的交流交往,积极发挥道教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认同作用,为祖国和平统一多做贡献。

胡诚林委员:在大专院校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2017年7月14日,西安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市政办发〔2017〕69号),明确了各区县政府的职责任务、组织实施方法和完成期限,并从实施主体、功能设置、经费物资保障、疏散体系、日常管理以及加强检查指导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但在面对辖区大专院校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时,大部分区县相关部门困难较多,主要是由于其隶属教育部管辖,从下往上协调对接难度较大。尽管区县工作人员说明应急避难场所服务对象主要为本校师生,其建设实行政府业务部门指导、学校自行建设、建设成果报备的工作程序,但结果并不理想。

为此,胡诚林委员建议由教育部牵头负责对各大专院校提出明确要求和统一实施规划,主动与辖区地方政府对接,按照应急避难场所相关标准,负责项目程序报批、资金落实、建设审核、功能完善、使用管理等,确保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董沛文委员:最大限度地发挥宗教对稳定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董沛文委员在提议中建议党和政府一定要花大力气,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宗教界人士,长期认真、细致地研究,深入挖掘宗教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宗教对稳定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谢荣增委员:让传统文化走出去,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

 

谢荣增委员认为,文化的交流和文明的互鉴会产生持久的延续性。加强文化的文流和文明的互鉴,能带动“一带一路”的持久合作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他建议:一是在“中国故事”的内容上,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要内外有别。“中国故事”在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时,要充分顾及到这些国家和人民的感受,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让这些国家的人民感受到中华文明对他们历史文化的尊重,以真诚的表达告诉“一带一路”沿线囯家和人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要各个国家和人民共同的智慧和努力去实现。二是在“中国故事”的形式上,中华文化走向“一带一路”要进行创新。在充分保留其原汁原味艺术形式的同时,推陈出新,创作出一批具有一定现代元素和国外流行元素的艺术形式,载着“中国故事”走向“一带一路”。三是在讲“中国故事”的时候,也要讲“外国故事”,把讲好“外国故事”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诚达委员:加强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张诚达委员对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情况非常关注。近年来,他重点围绕山东的情况进行了一些调研。从山东的情况来看,目前这方面工作仍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有待加强,二是各相关部门之间缺少有效衔接配合,三是宗教文化遗产的利用中存在着开发层次较低、开发过度的现象,四是部分重要宗教文化遗产亟待抢救性保护。

因此,他建议一是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和统一规划,定期研究宗教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宗教、文化、旅游、文物等部门之间的信息、数据、资源交流共享;二是各地文物部门加大对保护宗教文化遗产的投入;三是充分挖掘宗教文化遗产的内涵,使优秀的宗教文化思想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正能量;四是建立“全国宗教文化遗产综合数据库”。

吉宏忠委员:整合资源,推动宗教公益慈善事业创新发展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和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正式实施,宗教公益慈善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宗教界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进入了新时代,需要宗教界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做出新作为。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宗教界公益慈善事业仍存在一些不足或发展瓶颈,制约了宗教界参与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优势和潜力的进一步调动和发挥。

吉宏忠委员建议成立专门部门,加大对宗教公益慈善的研究、引导、协调和管理,配置必要的人力物力,完善对宗教公益慈善活动的监管和指导,推动宗教公益慈善组织内部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依法行善、依法治善、依法促善”;政府管理部门牵头,搭建各教之间的慈善公益交流平台,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协同效应;建立跨宗教、跨地区、多层次的公益慈善资源整合模式,形成统一的项目发布、公示、审核机制,为各宗教、社会公益慈善组织提供高效的慈善资源供需对接服务;政府管理部门通过培训、联合办学,鼓励各宗教院校开设相关公益慈善课程,乃至建立宗教慈善公益培训基地等途径,加大宗教公益慈善专业人才培养,打造中国宗教慈善事业的专业人才队伍。

(来源:中国道教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