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道门生活 > 我们需要优雅、体面地老去——参加“慈爱行”活动有感
我们需要优雅、体面地老去——参加“慈爱行”活动有感

 

4月17日,我首次参加上海慈爱公益基金会的“慈爱行”公益活动,跟着两位师兄,走入上海的老弄堂,探望慰问孤寡独居的老人。
“慈爱行”是上海慈爱公益基金会“微‘孝’老城厢”公益活动项目之一。每周日上午,志愿者小组会上门探望孤老,陪老人们读报、聊天等,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之所以报名参加这个活动,除了想探望老人外,我也有着自己的一点小私心,便是想再走入这些老弄堂房子,重温那昔日的“老南市”气息。
9点半,我们从城隍庙出发,穿过马路,来到藏于高楼围墙后的老居民区,跟着组长,一头钻进了一个小弄堂。在七拐八绕之后,我们终于在一扇陈旧腐朽的老木门前停下。
组长指指黑黢黢的通道说:“我们要探望的第一户老人就在楼上。”
一别老城厢许多年,老房子的楼梯比我印象中更难行,阴暗狭小的空间只容得下一个人小心翼翼地攀登,我不得不拿出手机一路照明。即便如此,仍觉亲切与熟悉。
沈阿婆早就穿戴整齐在家等着我们了。她热情地把我们拉进房间,马上从五斗橱上取出还未撕下背膜的新手机递给师兄,说这周想再换个好看点的背景。
趁师兄们摆弄手机之时,我在窗边四下环顾。这个充满老一辈人风格的房间,虽然老旧,但被收拾得干净有序。泛黄的屋顶、装满书的书橱、老式录音机,还有阳光照耀下的一盆吊兰。
设置完手机背景,老人又拿出一张纸,上面详细地记录着这一周里使用手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一项一项,仔细询问、学习。一边学,一边慢慢与我们唠家常,十年前,她爱人被诊断出了肺癌。瞒了十年,照顾了十年,终于还是天人永隔,回头发现自己也已经老迈不堪。自去年爱人病逝后,只有姑娘与她通电话,聊天作伴,彼此宽慰。
乍听“姑娘”一词,我还以为是老人的女儿。后来细细琢磨,才明白是已故老先生的妹妹,老人膝下并无子女。由于分隔两地,每次长途电话费都要用掉不少,而她们总是相互谦让着,谁都不想让对方支付这笔费用。现在有了微信,就可以随时聊天了。
丧偶无子、孤独老去、世界失色,这是独居老人的现实处境。孤单尚可陪伴,但心若黯然,该如何安慰?
幸亏“慈爱行”志愿者们的到来,老人又有了新的、小小的期盼。恰如我正需要你,你也正好向我走来。这一种冥冥中的缘分,就在此时此地生根发芽。
教会老人使用微信进行视频通话后,已是10点半,我们还有一家老人要探望,便就此告别了沈阿婆。
摸索着下了楼,跟着师兄们于搭满棚帐的小弄堂中穿行,经过几家尚半掩着排门板的小“烟纸店”和坐满了食客的大饼油条摊,不到5分钟,我们就到达了第二户老人的住处。
与之前相比,这里的楼梯相对敞亮,我跟着师兄们一圈一圈攀上楼,侧身从一排方方正正的老水斗前挤过。
个子小小的周阿婆已经在门口等着我们了。即便岁月消磨,79岁的她,看上去仍不过60出头。
一进屋,金老伯就逗趣地向我们敬礼,并执意让我们喊他老金。
我们怕乱了辈分,本想用上海话中常用的方式叫一声“爷叔”,但老人连忙俏皮地摆摆手,“不好不好,‘爷叔’不好,而且千万不能叫‘老爷叔’,‘老爷叔’老早是‘白相人’的言话,不好乱叫的”。
我们被逗乐,老爷子满脸得意。
桌上,刚烤好的蛋糕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老爷子曾做过糕点师,知道我们要来,特意从昨晚就开始准备了。
师兄告诉我,老爷子身体状况不佳,身上总共开过十几处刀,他做的每个动作,都要比常人困难。可想而知,这满满一桌蛋糕,老人做得有多辛苦。
另一位师兄从袋子中拿出了准备好的牛奶和水果,开始给蛋糕抹奶油。这是我们额外的一个小任务——与老爷子合作制作蛋糕,带回去给其他志愿者品尝。
两位师兄一个做蛋糕,一个做奶茶,我帮不上忙,就在旁边坐下,听老爷子谈天说地。老爷子阅历丰富,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年轻时什么都做过,什么都自己做,从不求人”,言语间满是自豪之意。他还不时讲几句笑话,看着我们前俯后仰,脸上浮起一丝狡黠又满足的笑。
我猜想,老爷子年轻时应该有几分狂傲,而今这份狂傲还残存了一缕心气,令这位老人显得格外生动可爱。
老爷子有趣,也很周全。与我们攀谈时,还会顾及每个人的喜好。与做蛋糕的师兄聊糕点,与另一位师兄谈字迹与性格,与我讲美术,竟也都头头是道。他竖着大拇指,眉飞色舞地告诉我,以前他画素描,连石膏像都是自己开模制作的。
周阿婆在旁听见,瞪着眼故作生气,回了一句,把浴缸都搞得一塌糊涂,我跟着你打扫都来不及。
说罢,两人对视,老爷子嘿嘿一笑。
聊到11点半,为不打扰两位老人吃午饭,我们起身告辞,回到城隍庙,结束了这周的活动。
走访了两户老人后,我觉得“慈爱行”不仅是给老人送去关心的公益活动,而更像是一场心灵的互相慰藉、互相洗礼。于老人、于志愿者,都会有不同的冲击。
但凡中国人,心中都会有一种“家谱”情节,渴望子嗣绵延、生生不息。中国式“大家庭”是构筑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但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变革,使传统家庭生命周期被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也被颠覆。当老人们怀着儿孙满堂的心愿,却独处在空荡荡的房间里,该是怎样的心境?
这些老人,他们曾创造过一个时代的历史,而如今再也不见他们意气风发的身姿,只剩英雄迟暮、灯下孤影难成双的叹息。昔日的辉煌却只通往末路,无人传承,无人记挂,随风飘散。
由于当前老年福利性护理服务相关制度设计的空白、滞后,已经造成部分“空巢”老人生活悲苦,如老人在家中过世数日无人知晓;三伏天老人想吃冰棍解暑,手里拿着钱却无能为力;老人突发疾病,无力呼叫120……家庭规模的不断缩小,使现代家庭的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甚至消亡,精神、物质的双重缺失和孝道的缺位,导致这些老人悲苦的生活状态。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许将成为未来几十年里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
近年来,兴起了一些O2O互助公益模式,将互联网与传统公益结合起来,如“时间等量交换公益”,可将每个人的公益服务时间换取他人的服务时间,形成长期的持续性规模效应,已成为解决人口老龄化等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们的老人,急需这类相关的社会救助。如何避免“空巢”老人生活悲剧再次上演,也许“慈爱行”会给出一个美好的答案。
我们需要优雅、体面地老去,还生命应有的慈悲、安详与尊严。

(作者为上海慈爱公益基金会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