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特载 > 黄至安方丈:“修心、学道、正己、度人”之四论
黄至安方丈:“修心、学道、正己、度人”之四论

 

承蒙政府信任、丛林常住厚爱,道末愧升方丈之位,得名山洞府高道加持,在今天上午举行了隆重的升座仪式。这样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终生难忘吉日,我要感恩道门历代祖师的教化训导;感谢诸位大德的鼎力支持;感激丛林道众的拥戴,当然更要感谢各级党政部门的信任和支持。我将以晋升方丈之位为修行道路的新起点,肩负着弘道扬教的神圣使命,不负众望,不辱使命,以身作则,带领丛林道众,谨守规戒、精进修持、弘扬道法、服务社会。
我自十八岁结缘出家,至今已道腊三十余载。入道至今,秉承祖师教导、研修经藏典籍、坚守清规戒律、弘扬玄门义理,不敢丝毫懈怠。多年的参悟实修心得,借此殊胜道缘,与大家共享,同证玄义。
修道,须从四个方面来下功夫,概括来说就是“修心、学道、正己、度人”这八个字。修心,是要达到无私的境界;学道,是要点亮智慧的光明;正己,是要塑造完美的自我;度人,是要实现精神的永恒。这也是今天我要说的“修真四论”。
一、修心参玄,以达无私之境
《南华真经•逍遥游》中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王常月祖师《龙门心法》中说:“万法千门,修心为上。”这几句经典名言道出了修真的最高境界和最上乘法门。“道”是我们的最高信仰和生化天地宇宙万物的本源,它又是自然万物运行的规律,人类社会的行为准则。道虽无形无相,却无处不在,道无始无终、不生不灭、永恒存在,是宇宙万物生发运行的根本。宇宙万物皆为道气所化,故道经中说:“一切有形,皆含道性。”正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来自于大道的造化,都蕴含着一点先天的道性,故而我们必须遵道而行,遵道而为,才能与道合真。太上《道德经》说:“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懂得和遵行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就叫做明于道,不懂得遵行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而胡作非为,就会背离大道,自然充满凶险。
太上《清静经》说:“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这道出了每一个人烦恼和痛苦的根源,那就是那颗贪欲妄念之心。正因为贪欲、妄念,使得我们“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我们修道就是要修炼这颗贪欲之心,妄念之心。“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达到无无亦无、无我无他、常清常静之境;达到祖师高真大悲大愿、大圣大慈、至公无私之境,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神仙境界。那么要达到神仙境界,我们需要修炼出一颗什么样的心呢?
1.需要修炼一颗清静平和之心
太上《清静经》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得悟道者,常清静矣”。《功课经》中说:“真心清静道为宗。”也就是说,道的本性是清静的,因此每一个人须先要修炼一颗清静平和心,只有拥有了一颗清静平和心,才能六欲不生,使贪、嗔、痴三毒消灭,才能渐入真道,与道合真。人的思维和行为不受到外在不好环境和事物的影响,不被各种贪欲奢求制约,心灵才能无所挂碍,自在、澄彻、空明、平和。心地多一分清静,就会多生发和增长出一分道心真功,福慧自然绵远。我的微信号取名“清静自在”,就是时刻提醒自己要修持一颗清静平和的心。
2.需要修炼一颗抱朴寡欲之心
太上《道德经》第十九章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祖师爷要求我们每一位道教徒要修真道,做真人。要返回到人的最初本来,最原始的素朴状态,只有那种状态,才是真道。如同婴儿般无知无欲,真气内存,才能长生久视,无有魔气和妄想、贪婪和欲念。因为存一分贪念,就损一分真气,留一分欲望,就少一分道心。因此,我们处世修身要做到无嫉无妒、无占无贪、无争无斗、生活素朴、简居节行,坚守道门的清规戒律,拒绝红尘中的种种诱惑。太上教导我们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不贵难得之货”,“圣人不积”,这些都是告诫我们无休止的贪欲对修行的危害,修道者必须做到归真守一、抱朴寡欲。
3.需要修炼一颗仁善慈爱之心
太上《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说:“夫吾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是什么呢?太上道祖教导说,慈是一种悲悯众生,无有差异的关怀和母性的谦让柔和。慈爱,可以产生出一种护生的勇气和帮人的善举,是这个世间最伟大的上善和情怀。因此,修道人要善待他人,要善解人意,心怀恻隐之心,容人之短,容人之过,恪守信义,热心公益,救助病残,怜惜穷苦,赈济灾荒,修桥铺路,建庙造像,护道护法,供养道经师三宝,多做对社会有利的善事。你有了这样一颗仁爱慈善之心,那你修道就不是虚情假意,也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实实在在践行真修。有一颗仁善慈爱的心,就会道心坚定,砥砺前行,进而与道合真,超凡入圣。
4.需要修炼一颗感恩奉献之心
全真道长离俗出尘,来到宫观,或栖居于闹市十方丛林,或栖居于山林子孙小庙,接受着云朋霞友的护持和十方信众的供养。常言道:“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丘祖垂训文》中说:“夫粒米文钱俱皆有所关系,乃世人之脂膏,农夫之血汗,非用心以难消,岂无功而可受?”因此,我们一日三餐,当思饭食来之不易;四季穿戴,应觉衣物制作艰难。所有一切,皆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时时都要有一颗感恩奉献之心。庙宇宫观,前人奠基修造,修行人在此居住修真,要感恩祖师和前贤,他们给后人留下的丰厚基业、精神财富、神圣道场,让玄裔弟子能安心办道、修真,为道教薪火相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修行人还应该报答所有帮助及施予恩惠的大德善信,为他们祈祷,为他们祝福,道教事业和宫观能够有今天,离不开护法大德们大力支持和奉献!要感谢他们的护持与供养,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我们的信仰才会坚定,我们的道教事业才能兴盛。
希望每一位道教徒,要将自己的心,修炼成一颗清静平和的心,一颗抱朴寡欲的心,一颗仁爱慈善的心,一颗感恩奉献的心。这四个方面,其实也是四个层次,一层比一层高,你全部做到了,那你的修道就很有基础了,你的修为素养就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太上教导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二、学道悟经,圆通无上智慧
纯阳祖师说:“由来富贵原是梦,未有神仙不读书。”《悟真篇》中说:“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满五千,古今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读经、学经是修道人修身、处世、明理、体道、证道的重要阶梯,经藏是大智慧,是前圣之心宗,是修道人获得无上智慧、探究本源、识心见性、遵循法则、领悟真谛、利世济人的理论源泉和大宝库。因此,每个道教徒都要深入经藏,熟读经典,精通教义,积累心得,明悟玄理。学习的渠道很多,有自修自学的,有拜师解惑的,有互学参玄的,也有入校求知的,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途径,像南岳坤道学院的每届学员,她们不远千里地从四面八方汇聚一堂,有的十几岁,有的已逾不惑之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苦志求学,学道义道德,学经典理论,学道乐经韵,道德并重,性命兼修。通过学习,提高悟性,从而点亮自己智慧的心灯。社会发展了,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人不学习就会落后于形势,被时代和社会所自然淘汰,这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古语常说:“书上得来终觉浅,事非经过不知难。”学习要和实践相结合,正所谓学修并进,学以致用。我们研习道教经典,就要把这些理论用到我们的修行、生活中去,提升信仰、增长见闻、陶冶性情。学道是一件艰苦的事、长久的事,非花大气力,下大功夫不可。太上道祖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道必须要有恒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行的,一定要有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毅力,持之有恒,方可成功;学道要善参悟,要善思考,圣人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讲学习时必须多动脑筋,多思考问题;学道还要多问,学问学问,不懂就问,学和问总是联在一起的,有了疑问,随时可以问师长,问道友,所以有“问道”一词,通过问道,提升自己;学道还要善于积累,把每次学道悟道的心得记录下来,积聚成文,汇合成篇,与人交流,互补所悟,更能获得学道的最佳效果。我说的是学道的一些经验之谈,每一位道友,都有希望学得真经,悟得圣道,获得智慧。
三、尊道正己,修炼完美自我
   太上《道德经》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这告诉人们如何修炼自我、完善自我及其对社会、对自身的价值意义,这些都是道祖老君关于人性修养的智慧之光。修道,就是要恭听道祖老君的谆谆教诲,修炼自己,打造自己,端正自己,把自己修炼成一个完美的自我,这要从四个方面下功夫。
1.养生
养生就是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保重自己的身体,因为身为神之宅,你缺少了身体这个本钱,那你什么事都办不成了。没有了身体,谈何修心?如何用神?谈何学道?所以说修心也好,学道也好,首先就是要学会养生。要“实其腹”、“强其骨”,满足人体基本生存的要求,让人好好地活着。要懂得生命的宝贵,只有保全了生命,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弘法扬道、济世度人之大任。太上《道德经》第五十章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这也是教导后人应该尽量克制自己内心的物欲贪念。道教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养生之法,诸如静心、打坐、练武等等,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尝试适应自己的道法道术。我们要看重人体,看重生命,古人曰:“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 “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这些都是讲正己修身的至关重要。
2.养德
太上《道德经》中说:“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祖老君认为,一个人最高德行的表现,在于他只遵循大道。太上《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说:“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这就是说,遵循大道的人,就能与大道合为一体,修养德行的人,就能与德行合为一体。与大道融为一体的人,大道会帮肋他成功,与德行融为一体的人,德行能帮助他成功。修道之人,尊道贵德为第一要务。人们要按照道的要求来修养自己的品德、操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当下要坚定不移地做到: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温良恭俭,谦让慈仁;奉公处事,克己宽人;惩恶褒善,激浊扬清;避邪归正,去伪存真;尊贤孝老,助弱怜贫。既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要与时俱进地发扬新时代的崭新风尚,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洁的人,一个有利于道教传承发展的人,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益处有贡献的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有道之士!
3.养廉
太上道祖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古人云:“清廉则民亲,腐败则民疏,公正则民赞,徇私则民怨,廉者得民心”,又云:“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这里都提到了一个“廉”字。须知廉洁奉公,是人之美德,更是官员们的必修道德。做事以勤为本,为官让廉领先。当前,我们国家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政治清明,国富民强,经济飞速发展。特别是反腐倡廉,成绩卓著,大老虎小苍蝇无处藏身,举国上下人心大快。古语说:“公生明,廉生威。”我们各个道教组织和宫观的负责人,要以入世法行出世法,做后人之楷模,为修行人垂范,行教规勿忘国法。这个“廉”字一定要牢记在心头,要时时警钟长鸣,万不可再入迷途,辗转流浪,远离大道!
四、无量度人,实现精神永恒
《度人经》中说:“仙道贵生,无量度人。”最宝贵的是人身难得,而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其所积累的功德也必然有限,我们要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功德行为长久地留传于世,起到济世度人的作用呢?可以从“三立”来考虑这个问题,这就是立言、立著、立传。
1.先说立言、立著
立言,就是指平常的讲经论道、座谈交流;立著,就是著书立说,包括日记论述、杂文稿件、诗词歌赋等。言为心声,书显人性。如果你立的言是善言,你立的著是善文,对世界、对国家、对社会有良好的积极影响,有深远的教化意义,那么就会被人们铭记,就能永久地存留于世,起到感化人、启迪人、教育人的作用,起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作用,起到促进文明社会不断发展的作用。道教历代祖师全是靠他们的言语、功行、经典万古流芳的,后辈们是通过前辈们遗留下来的言语书文来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学习他们、崇拜他们的。虽然他们离世脱俗了,但是他们的学识永在,智慧永在,思想永存,精神永存。太上道祖说:“死而不亡者寿”,这里的“死”,大家都明了是生命之结束,这里的“不亡”,指思想精神的不朽,身朽而不被人遗忘,就叫长寿,就叫久生,这也可看作我们对生命的又一层理解。如果大家能够有片纸只言或宏篇巨著被后人记录流传,那就算是长寿不亡、精神永恒了。当然,著书立说,对文化层次、专业造诣的要求会更高一些,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可以学习,古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今人应该也能做到。我们的条件,我们的环境,比他们好了不知多少倍。我们应该在这个清明繁华的盛世上,留下一点值得后人尊崇敬佩的东西。就算没有宏篇,能有使他人开悟、开启智慧的片语也行。
2.再说说立传
其实,立传不是自己的事,自己就是努力地做好人,修好道。自己把自己管好以外,还能帮扶他人,这就是无量功德。修道人做功德是不求回报的,但是,世人是会记得的。你做了好事,就会得到人家的好评好报,这就是口碑,有口皆碑,人人称赞。立传,是后人的事,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因此,大家要管好自己的事,做好自己的人,修好自己的道,让道炁长存,精神永恒,这是我们修道者的最高追求!
学习诸位方丈的开示说法,我也期望续好写好今天讲经说法的句号。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共成无上道!
福生无量天尊!
(本文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南岳衡山道院方丈黄至安道长于2017年12月3日在南岳衡山道院方丈升座庆典之方丈说法活动的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