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道门生活 > 从电影《小门神》想到的——上海道教学院首届本科班学生影评选粹
从电影《小门神》想到的——上海道教学院首届本科班学生影评选粹

 

编者按:在过去的乙未羊年中,“道教与电影”似乎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暑期档的《道士下山》,以及岁末上映的《小门神》,都牵涉了不少道教元素,也引发了社会人士对道教的关注和议论。2016年1月,上海道教学院组织首届本科班全体同学观看了影片《小门神》,之后每位同学均用心书写了影评。今撷选其中若干篇集中发表,尽管观点或有不同,但均体现出当代道门年轻学子之护道热忱与弘道思考。

 

侯程 :看完《小门神》这部电影之后感触很深,可知编剧的良苦用心及其想反映的社会问题。影片给大家恶补了一些过年的传统常识,如“年”的故事、年画、鞭炮的作用等等,并且一直围绕着“神仙要下岗”“变革”“传统的继承”等几个话题,给我们留下了美轮美奂且意味深长的印象。作为现实中沟通神与人之间关系的道教徒,更应对此影片有所思考。
1.为何缺乏对神仙的敬畏心?现代人对神仙的存在很漠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是神仙不灵了吗?在《道德经》中就讲到“神得一以灵”。“一”就是大道,是宇宙运化之机。只要宇宙存在,道之妙用就存在。神仙乃大道的显化,执行着大道的意图,所以神仙一直很灵。在影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世人的眼光、内心被蒙蔽得太厚了,因此缺乏对神仙、长辈乃至于传统文化的尊重,这或许也是本片要提醒大家的根本所在。
2.是神仙需要换岗,还是道教需要改革?神仙是因时而教化众生的,它的神性也是多面的。这一点,并不像影片中所阐述的那样,我们也不能用世俗的思维与方法来看待天上的神仙,而要通过教义的崭新阐释,使得神仙信仰不断得以传衍。作为道教学院学子,我们也须效法先贤,思考如何继承前辈祖师遗风以弘扬大道真谛。
3.如何做到对传统的扬弃?太上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对于道教的传统,我们一定要站在“自知”与“知人”的双重角度上,才能做出全面理性的判断。相较而言,自知应当是第一步的,只有在自知的基础上,道教徒才能取长补短,吸收各种文化营养。对于外来文化,更要建立在一定的清楚认知基础上,而不是盲目地贬低或跟风。这才是对传统道教文化最好的尊重与发扬。
施家豪:看完《小门神》电影之后,我有颇多感悟。虽然电影中赋予神仙以人性,以及存在一些和道教教义相违背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编剧在电影中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神仙下岗”。
“神仙下岗”,听起来感觉很可笑,但当代社会中某些神仙信仰确实已经衰落严重甚至消失,其中最可怕的问题就是世人认为这些神仙没有“实用性”,如本电影的主角门神。门神信仰现在已在慢慢消失,过年的时候如果家里门上要贴点什么,那就是“福”字,贴门神已较少见了。作为现世的道教徒,必须思考如何使世人重拾神仙信仰。例如,最近上海城隍庙进行了一项活动,只要在微信上点满24个赞即可免费请得高功法师开光的门神画像。这就是一项自媒体时代的新举措,虽然未必所有的人请门神是出于宗教信仰,但至少其对道教的正面感情蕴乎其中:每天上下班进门,都能看见道教的两位门神。这个活动其实还可以改进,例如请门神上门时人们会收到一份关于门神的供奉禁忌,以及一些关于道教神仙的知识介绍等。
因此,我们要对已经消失的神仙信仰进行追忆和整理,并对依然存在的神仙信仰进行重新定位。何为“重新定位”?就是在道教经典中梳理关于该神仙信仰的确切记载,并把记载与现代社会的情状进行交叉研究,以交叉点为神仙信仰的特色而隆重推出,诸如相关影视、文学艺术作品、法器等,都可以积极地进行创作宣传。如此,则庶几神仙们永不会“下岗”!

 

刘超:对于道教徒而言,《小门神》的亮点在于敏锐地捕捉到了道门如何适应当代文明的问题:人间对仙界失去必要的关注,神界仙众无法再安然自得而力图改变自身定位;同时,在人间忠义仁厚的百年老汤馄钝pk奸诈油滑的新式快餐行业……天上人间如何应对,相信无论是编导或观众都在思索:真的是“道不敌俗”么?
做为一名道教徒,我认为天地宇宙之间,永远是产生相对的能量,好比阴与阳,有了向心力就有离心力。所以人是会变的,文化相应也会变,而在变动中尚能持守天道不为俗染的少数人,那就是道教中所谓的仙真圣人。这个“天道”,我们老祖宗早就发现了其存在,并留下了修行的法门。凡夫俗子遇到困境容易迷失自己,那些曾经坚守的价值容易被放弃,更容易被心魔乘虚而入。比如片中的郁垒,他本是善良而又正义的人间保护神,但由于越来越被冷遇,随着天界下岗的危险,伴随一个个封印的解开,其内心黑暗也被唤醒。因此,非有大道不能应对魔考。学道者虽少,但破迷显正则全靠道功。
电影的编导或许是想说:神仙想要赢得世人的供奉,也必须得体现出自己的功用,否则也要下岗——这对于传统宗教徒来说似乎太庸俗化了。但不得不承认,这就是道教今日面临的最尴尬问题。尽管我们可以说修道的人在精不在多,可现在道门恰恰也缺乏精英之士。道教所要面对的,是站在中西方文化对话的高度,不断用现代语境来诠释浩如烟海的道门经典。否则那些东西再好,都会被世人感觉散发出来自故纸堆的霉味,而断然难以亲近。现代弘道事业,确实应集思广益,布出高明的棋局来。

 

巫凯宇:自电影《小门神》上映以来,网络上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褒贬不一,而且多数评价是在说这部电影对中国动画发展的意义,鲜有人能带着真正的宗教信仰来发表观点。
《小门神》故事的内涵将现代社会存在的问题结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让人们关注到某些社会问题。然而,这样的故事编排容易引起不少误会。影片不管是以反映社会失业问题为重,还是反映传统文化危机为重,都容易让观影的人对以道门为主的神仙形象产生误解。电影设计中关于神仙世界的描述过于主观,对于神仙心理的解读也不合适。如果人们把电影中对神仙形象的认识带到现实中,那就会影响到道教的传播。尽管有人会辩解说电影都是虚构的,但是对于很多不了解道教的人来说,那可能是他们对道教神仙的启蒙认识。就如《西游记》电视剧一样,多少人受其影响而认为天上有个皇帝叫玉皇大帝,他的夫人是王母娘娘,天庭神将甚至玉帝都打不过孙悟空,很窝囊。却有多少人知道,这些桥段其实是借小说形式来阐述道教金丹之妙旨!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认识之后,人们的观点就容易被定格,这对我们传播正统的道教文化会有不利影响。可能初识道教的人在看了《小门神》电影后,就对道教有了一个不很庄重的印象,他们之后就不愿去了解正统的大道文化了,而总爱以戏谑的方式看道教人士。所以我认为,道教现在非常缺乏以正统的道教思想为主线,以精妙的艺术形式来塑造的优秀影视作品。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佛教的传播,不能说与《少林寺》这种正面展示僧人风貌的电影没有关系。因此,当代道教在这方面需要迎头赶上!

 

史陈宬:很多人看到了影片中的传统信仰危机问题,却极少有人关注到“神仙下岗”这种对道门人士来说十分尴尬的词眼。
没错,这部电影凭“神仙下岗”一语戳中了当代道教的软肋。道教的很多神仙一直被供奉在宫观中,不管神像如何庄严,在很多现代人眼中确实是可有可无的。其实人人都听说过“举头三尺有神明”,隐隐也有敬畏神明的思想,但这个神明的概念逐渐被科技、金钱的强势形象代替,随之而来的就是道观香火寥落。电影中有个“神仙再就业培训基地”,这里主持培训的人是谁?影片借用了马云的形象。一个代表世间“事业成功”典型的形象要给神仙们洗脑上课,而培训里面转型成功的例子,赫然正是新版财神爷:座驾上是股票的涨跌数字,背后隐藏的含义就是金钱挂帅,甚至连神仙界的萧条说来说去也脱不开“经济紧缩”问题。整个社会都在搭建经济基础,那构建在这一基础上的宗教如何保持其神圣性呢?天上的神仙都在痛苦中思索、挣扎着。这些看似荒诞的情节,折射出了太多道教在社会转型中的症结,也自然导致了影片中不同神仙的不同应对想法,如郁垒想要解开年的封印来证明自己不过时,神荼包庇兄弟的矛盾心态,以及花仙和郁垒关于“职场”对话的分歧等等。这些问题借了神仙的口,难道不也正是我们在现实道教宫观中正在忧虑思考的么?
因此,出现《小门神》这样的电影我觉得不是偶然,是历史发展到这个时代的必然产物。就算没有门神,也会有灶君、土地等其他神仙的影视剧。这是一个信号,告诉道门人士要重温太上老子的话——“君子得其时则驾”。如今国家重视包括道教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正是我们道门得时而动之机。吾虽为道教学院普通学子,但也不敢忘却弘道之心。

 

付远清:看《小门神》,影片中让我心头一动的是:在小女孩雨儿被疯狗追赶的时候,门神救了雨儿,然后自叹道:“唉!现在的人类已经不需要我了。”但是小女孩说:“我需要你!”在这里,我不禁反问:道教目前的状态,是不是让很多国人觉得,社会已经不需要道教了?也许不少道友都会这样满怀委屈地发牢骚,但我们首先要反问一下:人们在需要宗教满足时,有多少道教徒的身影主动涌现和帮助?这似乎才是问题的关键。
为什么要这么说?就像小孩子需要父母一样,因为父母给予了孩子生命成长里太多的东西,所以小孩子才舍不得离开父母。社会大众需要道教,前提是道教人士的积极度人。就像金元时期的中原,人们肯定需要长春丘祖。为什么?丘祖曾经庇护了当时很多人的性命,所以祖师一离开这个世间,追念他的人不计其数,大家也都来捧龙门派,捧道教。此后数百年道教也有衰落之时,对社会大众关注力度不够了,自然大众也少去亲近道教。尽管我们内部可以说诸如“道不普传”“天机不可泄”之类的话,但事实是当代社会道教徒的数量已经少到了令人堪忧的地步。玄门往往一开始把自己的门槛提得很高,需要人们主动来求我学法,很多时候高道传授徒弟还有诸多严格的戒条,要大忠大孝的君子才能授以道妙。这本身当然没有问题。但时代到了今天,大众根器每况愈下,社会上的人能够主动天良发现、弃恶从善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何况要等那些大忠大孝之人。再加上欧风美雨的冲击和西式教育的普及,现代社会的人更是对神灵缺乏了解。因此,我们道教必然要先去改变自己,主动到大众中去帮助他们,就如电影中门神下凡后的诸多善心举动一样。
话说回来,现代科技武装下的人需不需要“神”?我们道教徒当然认为每个人都需要,因为现在社会的人生活依然会遭逢很多困厄,比如病痛、亲人的离世、灾难等等,遇到这样的情况人类不禁还会想到 “神”,希望有冥冥中的力量来襄助自己。但这个时候道门弟子是去主动帮助他们,还是听之任之,这才是关键。比如现在一些地方道协、宫观开始成立慈善功德会,践行度人主张,这就是主动帮助大众的很好的方式。反过来,若是我们对于不相信神的人,一味去训诫他做什么事情会有因果报应,不信道教神仙是错的,那样他们反而会更加远离道教。为什么?我们忘记了人的道性被蒙蔽后就是这样不堪,如此才需要道士去代天宣化啊。“广度有缘”,这不是文章里的漂亮话和讲经台上的口号,那是需要祖师弟子们用生命去践行的大业。如果当代有一大批秉持丘祖精神的道众涌现,社会大众一定会首肯说:我们需要道教!

 

巫璇:《小门神》在呼唤传统文化复兴的趋势下公映,做为玄门弟子,观后感觉其用心良苦,但在剧情设计上尚有不足。此影片相比于同类型电影,如《钟馗伏魔》、《大圣归来》等,主人公角色之塑造略显单薄,相对容易被人遗忘。这恰好也与影片中的情景相契合:曾经为人类安定做出巨大贡献的神仙们慢慢被世人遗忘,竟衰落至“被下岗”的境地。尽管影片编导者无意丑化天界诸神,但还是因为剧情的需求,导致神仙身上俗气难免,且难以与道教信仰中真正的神仙传记进行对接,有误导之嫌疑。故剧情内容主线是否可改成:世人迷信科技,漠视传统风俗信仰,不遵道而行,破坏自然,引发雾霾等诸多问题。虽人无情而神仙慈爱,门神二位忍辱化身来到人间,不断以新的面貌和手段(包括电脑、微信等)施法以救苍生,并以新的角度来解释为何要拜神及敬畏自然等等。如此授之以正道,传之以正音,会有利于观众直接形成对我们道教的正面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