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道门生活 > 青年学子在天静宫体味道文化
青年学子在天静宫体味道文化

8月9日,在老子故里——安徽涡阳的天静宫,蝉声阵阵,旌旗飘扬。安徽舒城籍的汪璇从北京赶来,参加这里为期一周的道文化夏令营。
  汪璇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在校硕士生,虽专业是数学,但她平日更多的时间是在思考信仰与人生的问题。
  天静宫俗称老子庙,又名中太清宫。经考证,天静宫所在地是先秦伟大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老子的诞生地。天静宫因此成为道教祖庭之一。
  8月10日早上6点,开静(起床)的时间到了,雄浑激越、清远深沉的钟声响起。住在天静宫坤道院的22位营员洗漱整理,穿上统一的服装,再随苏理昊道长前往老君殿诵经做早课。一天的体道生活开始了。
  早上7点10分是过堂的时间,营员们依道教仪范,排班进斋堂合堂用斋。堂头让斋后,行堂给营员们添上饭菜。不过,与记者之前在其他宫观看到不一样的是,行堂并非天静宫的道长,而是刚刚放下锅铲、戴着白色高帽的厨师。
  上午9点,2015天静宫全国道文化夏令营正式拉开序幕。天静宫举行祈福法会,营员们依序拈香,祈祷国泰民安。中国古琴梅庵派传人彭韬特意从合肥赶来助阵,为营员们演奏了一曲《捣衣》,曾授业于天静宫住持李福道长门下的周伊婧演奏了古筝曲《临安遗恨》。4名身着汉服的儿童吟诵《道德经》。这场开营仪式成了营员们体验传统文化的第一课。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何建明介绍,继湖北、山东和陕西等地五大著名道教宫观于2014年举办首届全国道文化夏令营之后,今年的全国道文化夏令营扩展至湘、鄂、皖、陕、鲁、晋等地9个名胜道场。天静宫是承办道观之一。
  天静宫为本次夏令营学员开设了古琴赏析、古筝赏析、茶道、太极拳、道文化常识、道家医学、道教养生等课程,以及谷水寻古、抄经、经典诵读、围炉夜话、外出参访等活动。
  “在短短的一周内,安排这么多的课程和活动,就是让营员们能在每天的晨钟暮鼓中,切身体验道观常住生活,体验道文化、了解道文化。”天静宫住持李福道长说。
  古琴赏析课是本次夏令营的一堂传统文化课。中国琴会会员、安徽琴会副会长王徽宁在课堂上一边弹奏,一边讲解。王徽宁说,古琴最早是道家法器,后来流变成为“琴棋书画”之首。但是,从民国时期以来,逐渐淡出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我们现在讲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先要对传统文化有重新的认识。”王徽宁说。
  古琴赏析课让来自武夷学院的营员王宇兴奋不已。她小时候接触过古琴,老师的弹奏把童年的兴趣又激发了起来。课后,王宇要求老师再单独手把手教她。
  “练内功内丹必须要站桩打坐。站桩有两类,一是武术桩,一是养生桩……首先,舌抵上腭,双脚平站,膝盖不能超过脚尖……”11日晚8点,天静宫住持李福道长教学员们站桩。李福道长早年在武当山习得形意拳,内丹功法深厚。
  内丹课是男营员最喜爱的课。然而,与男营员一样,一招一式,汪璇也在特别专注地跟随老师学习。
  在回廊里,手上拿着Ipad的汪璇告诉记者,她高中毕业就到美国去上学,但一直非常热爱中国传统文化、道文化。她之前还曾去过西安、终南山的一些道场,学习过原西安八仙宫张至顺道长的内丹功法。
  炎炎夏日,天静宫却显得特别清凉清静,花香四溢,绿树成荫。每天黄昏,庭院里、回廊里,不时能看到营员的身影。
  一周的体道生活,对营员们最大的挑战莫过于一日三餐的素食。开始两天,有的营员吃不了,有的营员吃不饱。
  不过,来自苏州大学的营员赵冰艳告诉记者,上高中时,她在家里就吃素食,上大学后中断了。所以,在天静宫吃素,感觉特别舒服。“而且,天静宫想得很周到,怕我们半夜肚子饿,还特意每天晚上给每个宿舍送来水果。”赵冰艳说。
  天静宫住持李福道长告诉记者,为了让营员们吃得好,天静宫特意临时聘请了3位当地厨师。为了让营员们住得舒服,天静宫在开营前,早早就对基础设施进行了一番改造。
  记者看到,天静宫各处卫生间修葺一新,坤道院两人一间的营房宽敞整洁,新装上了电扇和热水器。
  营员张雪峰是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儒释道三教关系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他对记者说,“一般宫观都喜欢清静,不喜欢被打扰。但天静宫为了让我们能接触道文化,付出了很多,真是功德无量。道长也平易近人。非常感谢他们。”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营员田梦告诉记者,她身边的人都没有什么宗教信仰,这次来天静宫参加夏令营,一开始并没有得到父母和同学的支持。“这次我们有机会与道长近距离接触,参与道教的活动,对道教、对宗教有了更真实的认识。”田梦说。

 

中国民族宗教网